帮助 - 搜索 - 会员 - 日历
完整版本: 媒体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
厦门观鸟会 > 观鸟论坛 > 厦门观鸟论坛
页码: 1, 2, 3, 4, 5, 6, 7
燕鸥
想收集厦门日报、晚报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请大家帮忙!谢谢! smile.gif smile.gif 先来最近的。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6966.htm
栗喉蜂虎将被迫遗弃厦门(图)
摄手
看过了,气愤
啄木鸟
鸟类:

观鸟有了好去处 到筼筜湖内导流堤亲近白鹭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4783.htm

优雅的栗喉蜂虎(图)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1966.htm

相关:

厦拟人工繁殖白海豚同时建立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7086.htm




另外:

燕鸥,我有个提议:做剪报

收集关于鸟类.环境.等等相关方面的报道,制作成剪报,作为一个资料,既可以作为我们不断参与鸟类保护的一个说明(或许以后可以用来申请专项调查),也可以算是对环境变迁的一种见证.

我目前手头有7月份以来,海峡导报相关的报道,需要的话,找个时间给你.但是日报,晚报的 报道,由于我看不到,没有收集.
岩鹭
我有收集晚报,但是不全
上尉
很好!......
蓝色
这是3月份写的,见报后来也不一样了
也没再去对了

(主) 厦门惊现卷羽鹈鹕
(副)记者网络采访,专家网上确认
本报讯 (蓝色)14只全球濒危的卷羽鹈鹕日前在厦门显影露踪,记者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了它们的影像,过后在网络上经海内外鸟类专家的讨论,确认是卷羽鹈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是厦门现在有确切记录的第301种鸟类。专家指出,这个记录对于卷羽鹈鹕的迁徙路线和时间是及其重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环境价值。

记者偶遇厦门天空飞翔的翅膀

记者3月20日在厦门大学采访时,在明培体育馆旁,“看!”旁边有人突然指着天空说,抬头一看,十几只大鸟在天空排列成“人”字形列队飞行,晃晃悠悠似乎速度不是很快,看起来有200米高左右,向西北方向飞过去,很快就消失在视野外。记者作为一名业余观鸟者和新闻摄影记者,下意识马上抓起胸前的相机“咔咔”拍了两张,可惜当时相机上只有80毫米的中焦镜头,来不及换上长焦镜头,只能拍下整体飞行的情况,没有个体的特写镜头。当时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鸬鹚,因为厦门没有雁,很多市民把看到的在天空列队飞行的鸬鹚当成了大雁,可是在天空看起来是有点黄,却不是鸬鹚的灰黑色。

网络讨论确认珍禽

记者后来把图片传到厦门观鸟会(www.xmbirds.org)、世界自然基金会(www.wwf.org)等国内著名的观鸟网站,立即引起了众多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少观鸟专家马上排除了鸬鹚、白鹭的可能性,资深观鸟者mcaribou(网名)根据图片上特征:嘴巨大,比鹭的大,脖子弯折而不是伸直,身体富态,拖在身后的是尾巴,腿不伸出尾后,觉得象鹈鹕,他说数年前在盐城见2只“白鹭”头顶飞过,就顺手拍下,后来翻看照片才发现是鹈鹕,厦门的观鸟爱好者林植也提出了相同看法。香港观鸟会的鸟类专家余日东博士上了厦门观鸟会的网站后,马上确定:“是卷羽鹈鹕!”,厦门市现实有确切记录第301种鸟类,亚洲东部数量不超过100只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就这样出现在了。记者后来看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的资料,卷羽鹈鹕竟然有175厘米的长度,体型极大,可见当时在天上飞行还是很高的,由于眼测失误看起来不大。

鹈鹕在厦门曾有分布

据了解,厦门历史上有鹈鹕的记录,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Robert. Swinhoe )在厦门就记录了超过170多种的鸟类,其中就有鹈鹕,但是当时是把另外一种斑嘴鹈鹕与卷羽鹈鹕归为一类的,而斑嘴鹈鹕在本世纪初时在我国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较为常见,现在几乎可以认为在我国是灭绝的。在第一个由外籍人士建立的关于厦门市的英文网站-“魅力厦门”(www.amoymagic.com)上,就有有关英国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厦门的事迹介绍,上面还有一些他所记录的鸟类的图片,赫然就有鹈鹕。但目前厦门和福州的观鸟爱好者们在福建唯一发现有少量卷羽鹈鹕栖息的只有在福州长乐的闽江口。

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

据《中国鸟类观察》2004年8月报道,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包括在中国的越冬地)令卷羽鹈鹕可能成为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中亚地区湿地湖泊的变干,是它们生存的一大威胁,加上迁徙地和越冬地的开发,还要受捕杀威胁等,体型巨大又令其目标明显,适合它生存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少,日本野鸟学会陈承彦先生说,现在亚洲东部的卷羽鹈鹕繁殖地已经局限于蒙古国西部乌布斯盟与科布多盟地区,且近年来该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当地牧民反映前年只看到几对繁殖,去年7月初的调查中未发现繁殖鸟。卷羽鹈鹕每年至深圳湾(后海湾)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等地越冬,沿途迁徙经过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卷羽鹈鹕在中国大陆的记录报道地点有:江苏盐城射阳新洋港丹顶鹤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福建福州长乐的闽江口、广东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公平湖自然保护区。鉴于卷羽鹈鹕的濒危地位,对其相关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工作便显得迫在眉睫。

专家呼吁建立保护区,吸引珍禽歇落

陈承彦先生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网站发言指出,在厦门上空发现卷羽鹈鹕,虽不能马上就下出什么结论,但这显示它们迁徙经过厦门,说不定会有停栖的地点。他指出以往东南沿海观察鸟类的人不多,资料都很旧,但现在多处都有观鸟会、观鸟爱好者,应该保持紧密联系合作,这对弄清楚东南沿海的水鸟状况,了解什么地点需要提高保护,非常重要。余日东博士兴奋的发言说:香港今冬有十五只渡冬,在前个周末只见一只! 虽然不能完全证实,但数字上非常巧合。这表明这些鹈鹕有可能是从香港迁徙过来路过厦门的。对此,记者采访了厦门观鸟会的一些观鸟专家,江航东先生说,这些稀有物种的发现发挥了环保志愿者在物种监控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他说在国外业余观鸟者比较多,类似此次卷羽鹈鹕发现确认的鸟类动态监控网络很成熟,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民进委员、厦门环保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陈志鸿在我市“两会”期间的一个提案,建议在翔安东坑设立湿地鸟类生态小区,她说,如果厦门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人为干扰较少的湿地鸟类保护区,那这些体型巨大的卷羽鹈鹕就有可能在迁徙过程中,在厦门歇歇脚。这周正是福建省的第23届爱鸟周,厦门应该重点呼吁鸟类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保护。


相关链接:

卷羽鹈鹕:大嘴巴的“捕鱼高手”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学名 Pelecanus onocrotalus,英文名 European white pelican,为鹳形目鹈鹕科,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在我国分布在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是候鸟,冬季迁至南方,大型涉禽,体型硕大(175厘米),最大的特征是嘴型巨大,嘴下有巨大的喉囊,这是它捕食和抚育下一代的工具,繁殖期时会吐出半消化的鱼肉在里面,雏鸟伸进去啄食。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翼下白色,仅飞羽羽尖黑色(白鹈鹕翼部的黑色较多)。颈背具卷曲的冠羽。额上羽不似白鹈鹕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线条。虹膜-浅黄,眼周裸露皮肤-粉红;嘴-上颚灰色,下颚粉红;脚-近灰。叫声:繁殖期发出沙哑的嘶嘶声。
习性:喜群栖,捕食鱼类,是“捕鱼高手”
XP
厦金亲子夏令营体验观鸟之趣(图)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9388.htm



(2005-08-17 13:51:52)





昨日,“心连心”厦金亲子夏令营成员在厦门万石植物园青少年科普基地度过了充实的半天,植物园的植物专家、厦门观鸟会的鸟类专家分别给他们上厦门常见园林植物、厦门常见鸟类的科普课程,并带他们到实地观察。图为来自金门的夏令营成员在观鸟会志愿者的辅导下,通过高倍望远镜观测到一只棕背伯劳,不由兴奋地欢呼起来。


陈志鸿 摄影报道


(厦门晚报)
XP
澳洲候鸟本月4次在厦现身(图)

http://www.csnn.com.cn/20051/



(2005-08-30 14:31:40)

均带有环志,厦门及时通报,澳方发来感谢信


本报讯 (徐雁宁 陈志鸿) 厦门观鸟会会员今年8月6日、13日、16日、25日分别发现了4只带有澳洲环志的红颈滨鹬和弯嘴滨鹬。据了解,带有环志的鸟被再次观察到的比例并不大。


厦门观鸟会查阅各地环志模式图,并与澳大利亚水禽研究机构联络,发现环志均来自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的环志点。厦门观鸟会及时通报了澳大利亚方面,澳大利亚专门为此发来感谢信。


据了解,这两种鸟均是长距离迁徙的候鸟,春季它们北迁至西伯利亚繁殖,冬季来临前,迁往澳大利亚越冬,迁徙路径长达数万公里。厦门位于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转站,每年春季和秋季都会有许多滨鸟途经厦门,停留时间短则几个小时,长的有几天。这个时候正是它们从西伯利亚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


市观鸟会说,这两种鸟类都是中澳协定保护的候鸟。给鸟类戴环志是研究其迁徙规律的一种方法,一般都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足旗是环志的一种,还有翅环、颈环等。


市观鸟会说,厦门不仅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转站,也是部分候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前不久本报报道的白额燕鸥就是来回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候鸟,夏天在厦门等地繁殖,冬天飞往澳大利亚越冬。
XP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77580.htm



(2005-09-09 14:34:14)


《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后续报道

繁殖地被破坏,海沧千方百计留住候鸟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林植) 本报7月28日报道《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见报后,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海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昨天下午,市规划局海沧分局约见本报记者和厦门观鸟会,表示将努力让白额燕鸥把家安在海沧。


在这个时节,白额燕鸥在厦已经完成了繁殖。前不久,它们拖家带口离开厦门,飞往遥远的澳洲。目前厦门的天空中已经看不到它们飞翔的身影了。厦大林清贤博士说,要到明年4月份的时候,它们还会再次回来,它们在厦门繁殖栖息时间至少有四五个月时间。


昨天下午,我们再次来到海沧东屿的那片待建工地,这是目前厦门仅存的一两块白额燕鸥繁殖地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额燕鸥在厦门的这个最后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工地上已经堆满了土头。幸运的是,尽管白额燕鸥在这里繁殖时,遭遇到了种种风险,但仍完成了“生儿育女”的工作。


这块燕鸥的繁殖地原本就是规划中的房地产用地,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房地产项目都已经签约了。去年,规划定下来了,这些项目才陆续启动,有关部门规定,这些项目在9月30日前必须动工建设。于是挖掘机、土方车迅速逼近燕鸥家园。


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说,这片繁殖地肯定是保不住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再去为燕鸥找一个家。他们提出了两个规划设想。


一个是,这一带要规划建设一个大约1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湖,湖中央造一个面积两三万平方米的梭子形的人工岛。规划时,能不能将这个岛建成鸟岛,将其留给燕鸥等候鸟?


他们提出的第二个规划设想是,海沧大道的外侧要进行滩涂吹填,可以填出的面积大约有几十万平方米。他们设想,在填出来的这片区域中,留住一块,作为燕鸥的永久繁殖地,这片繁殖地与其他的滩涂绿地相隔离,与海沧大道相隔50米左右的距离,在这片区域内禁止人类活动。


林清贤博士说,燕鸥对繁殖地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一片不受干扰的空地,一片可以找到食物的海域湿地。


市观鸟会认为,在海沧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情形下,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的规划设想可能是最切实可行的。如果这些设想能够实现的话,白额燕鸥应该还会选择海沧的东屿作为它们的家园,其他的冬候鸟也会来这里栖息。因为,多少年来,这里毕竟一直就是候鸟在厦门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明年4月,当白额燕鸥再次回到厦门的时候,它们在海沧东屿能认同“拆迁安置房”吗?我们拭目以待。


(厦门晚报)
蓝色
明年4月,当白额燕鸥再次回到厦门的时候,它们在海沧东屿能认同“拆迁安置房”吗?我们拭目以待
不知道
开个专栏,怎样?
岩鹭
不知道又出现了。
XP
引用 (岩鹭 @ 2005-09-11 10:55 )
不知道又出现了。
*

不知道总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出现!
XP
厦门有306种鸟 冬候鸟最多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83693.htm

(2005-09-27 15:16:27)

观鸟会最新鸟情记录显示:

厦门有306种鸟 冬候鸟最多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江航东) 厦门目前记录的鸟种一共有306种,另有逃逸鸟6种。厦门观鸟会最近推出鸟情记录。这是迄今为止厦门地区最为详尽的一份鸟情记录。


在306种鸟种中,水鸟有114种,占总数的37.3%,而湿地鸟(包括水鸟及高度依赖于湿地的猛禽、燕尾、燕、鹡鸰等鸟种)有138种,占总数的45.1%。


在所有的鸟种中,留鸟有115种,占总数的37.6%;候鸟有191种,占总数的62.4%,候鸟中迁徙过境鸟有86种,冬候鸟有82种,而夏候鸟只有20种,其中包括本报报道过的白额燕鸥和栗喉蜂虎。


厦门观鸟会认为,厦门的鸟类中以候鸟为主,厦门最佳的观鸟季节是春秋候鸟迁徙季节以及冬季。在候鸟的迁徙季节,外出一天至少能看到50种以上的各种鸟。


厦门最早的鸟情记录是一位外国传教士做的。1860年,这位名叫斯温侯的传教士记录下了厦门的第一份鸟情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当时厦门鸟的种类为160种左右。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再也没有机构和人员专门观察和记录过厦门的鸟类。




冬季在海沧东屿,可以看到这么多水鸟,足以令都市人惊喜。 厦门观鸟会供图


看上去多了,其实是少了


从两份相隔145年的厦门鸟情报告上看,厦门的鸟的种类是增多了。真的增多了吗?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小麟教授说,当年斯温侯传教士在厦门做鸟类调查时,由于受交通工具、人手、观测范围、季节等因素的制约,主要依靠收集标本、从市场上买、聘请帮手等形式进行,这份报告只能部分反映当时厦门的鸟类状况。厦门观鸟会的这份记录,则是一群热心的观鸟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长期观测的结果,这份报告基本反映了目前厦门地区的鸟类状况。


他说,从两份报告的数据上看,厦门地区鸟的种类似乎是增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局部地区鸟越来越多,如公园、小区绿化带、有大量养殖的海域等地方,由于民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禁捕禁猎,这些地方的鸟多了,而且比以前更不怕人;但是总体来说,鸟的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减少,特别是海滨的水鸟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湿地被大量占用以及生态环境多样性降低。


比较贴切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厦门地区鸟的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减少,但越来越多的鸟类被观测和记录下来了。


逃逸鸟——不速之客


在厦门观鸟会的这份报告中,在306种鸟类之外,还有6种逃逸鸟。


什么是逃逸鸟呢?


观鸟会的小江解释说,逃逸鸟既不是长期生活在本地的留鸟,也不是往返迁徙的候鸟。按照常理,它们不应该在厦门出现,它们本来生活在某一地区,由于人为原因(比如贩运、买卖、引进),它们离开故土,莫名其妙地来到厦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从笼中逃跑、放生),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和其他鸟类一起生活在厦门的山水之间。


观鸟会在作鸟情调查时,发现了这些厦门的不速之客。


一年多前,狐尾山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灰喜鹊。这让观鸟会的鸟人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灰喜鹊是长江以北地区的留鸟,此前,厦门地区还从未出现过它们的踪影。后来他们了解得知,这批灰喜鹊是厦门的一家公司从北方买回来的,饲养一段时间后,这批灰喜鹊被放生至狐尾山上。


观鸟会对这群不速之客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当时放生时有100多只,目前山上还可以看到一二十只。一年多来,灰喜鹊的数量急剧减少,但幸运的是,这个种群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了。


观鸟会的小江说,他们将继续跟踪观察这群灰喜鹊,看它们在异乡的厦门是否能繁衍生息,是否能在厦门“扎根”。


还有一种逃逸鸟叫黑喉噪鹛,这种鸟本来常年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一年多前,不知何故,它们来到了厦门,目前这个种群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厦门的山林间现在还能不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厦门算得上鸟类资源丰富地区


资料显示,全球有鸟类9000多种,其中中国的鸟类有1300多种,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国家,而福建省记录并公布的鸟类有450多种。


观鸟会的小江曾经多次赴国内其他地区观鸟。他说,厦门的面积很小,但有306种鸟类,这在国内绝对算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他说,鸟类是反映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优劣的指标物种,生态环境越好,则鸟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他说,威胁鸟类生存的因素很多。最大的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如红树林的消失、天然林木的砍伐、湿地占用、人为改变原生生态环境等,使得鸟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其次是环境污染,影响了鸟类的正常生理机能,如酸雨造成一些鸟摄入的钙质减少,蛋壳变薄,进而造成蛋壳易破,降低了孵化成功率,最终造成这种鸟的数量减少。


他说,尽管厦门目前鸟类的多样性还不错,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前不久,晚报报道的白额燕鸥、栗喉蜂虎繁殖地的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厦门晚报)
XP
红隼误闯禁飞区被一枪击落(图)



(2005-09-29 13:51:53)

猛禽来厦过冬,准备来春回北方繁殖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徐雁宁) 一只千里迢迢来厦越冬的红隼,被一支精准的猎枪击中,伤势严重。厦门观鸟会今天上午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它能否活下来尚不得而知。


这只红隼是27日下午在厦门国际机场的跑道上空被击落的。机场驱鸟队的队员和它周旋十几分钟之后,迫不得已之下,用一颗子弹将其“请”了下来。幸运的是,红隼并没有当场毙命,机场方面见其相貌奇特,不知其来历,遂将其移交给观鸟会处理。


观鸟会一眼就认出了这只鸟,它的名字叫红隼。一个星期前,观鸟会的不少会员在厦门的天空中发现过它们飞翔的身影。


资料显示,红隼属鹳形目隼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型隼类,体长约30—35厘米。


观鸟会的斑鱼狗说,红隼在厦门为冬候鸟,每年9月份来厦越冬,次年春季北迁繁殖。红隼有一手定点振翅悬停的本领,常停立于电线、木杆等突出的地方,是厦门冬季最常见的猛禽之一。


它们喜欢在开阔地活动,以小型鸟类、昆虫为食。机场地势开阔,草坪上食物丰富,这正是红隼迷恋这里的原因。


很显然红隼不知道机场是鸟类的禁飞区,当它出现在禁飞区上空的时候,驱鸟队多次试图将其驱逐出境,但其并不理会,驱鸟队的车子一靠近,它就很快地飞走,在远处徘徊张望,车子一离开,它又飞回原地,就像捉迷藏一样。


观鸟会的斑鱼狗接收这只红隼时,大约是在当天下午的6点钟。当时它的状态很不好,惊恐的眼神四处张望,口中不时流出鲜血,腹部受伤,一只翅膀受伤耷拉下来,无法站立。


他将红隼拿回家,把它放在纸箱里,并精心喂其食物和水,并默默祝愿它能顺利熬过晚上。第二天一早打开纸箱,发现它的状态比受伤时好多了,眼睛比较有精神了,翅膀也能扑腾两下。斑鱼狗非常高兴,感觉它还有救。由于要上班,他就交代家人买来鲜肉喂它,并准备带到医院给它做全面的检查。


今天上午,斑鱼狗将红隼带到医院,准备先为其做CT,可能的话,通过手术,将其腹部的子弹取出。如果这只红隼命大,顺利成活的话,观鸟会打算待其康复后,择机将其放归大自然。
XP
去年的: http://news.sina.com.cn/o/2004-10-24/11244020019s.shtml

闽江口湿地又一发现 世界珍稀鸟类遗鸥惊现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11:24 新华网

  新华网厦门10月24日电 (记者康淼) 厦门观鸟会的环保志愿者近日在福建海岸行考察时,在闽江入海口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易危物种--遗鸥,这是继该组织8月8日在闽江口湿地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介绍,遗鸥(Relict Gull Larus relictus)是作为鸥类中被最迟发现的一种鸟类而命名,人类真正认识它还不到30年,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之一。1971年遗鸥被确认为独立种,当时它的种群数量不满一万,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了大量遗鸥的繁殖种群,它才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从那时候起中国的遗鸥繁殖种群便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鸟类学家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由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保护区环境恶化,遗鸥已经变得极为少见。遗鸥在国内的繁殖地主要在内蒙古,但遗鸥的越冬地及其迁徙路线始终是个迷。厦门观鸟会10月16日的发现标志着遗鸥首次在福建被发现。

  厦门观鸟会此次还发现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1只,另外还有6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被发现的鸟类绝大部分属于迁徙的候鸟。

  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的调查认为,福建闽江口湿地正成为中国大陆南北乃至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地,许多珍稀濒危鸟类都选择这里作为繁殖地与越冬地。

  福建海岸行考察是由厦门观鸟会、福建东南电视台、顽石航海俱乐部等多家单位团体发起,对整个福建海岸带进行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今年5月至今,该组织已经先后发现了中国最后一艘保存下来仍在使用的三桅古帆船--百年牵风古帆船以及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考察人员还对整个福建海岸带的生态与人文做了翔实生动的记录。
XP
厦门观鸟会发起全国沿海鸟类调查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88783.htm


(2005-10-17 14:39:10)

覆盖粤港闽浙沪等地20多个调查点,首次调查即录得水鸟54779只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首次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昨日开始了第二次调查。该调查由厦门观鸟会发起、香港观鸟会提供技术指导,调查范围覆盖了广东、香港、福建、浙江、上海、河北、天津、山东等地的20多个调查点。


今年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的时间是(9月18日、10月16日、11月13日、12月18日)的周六和周日两天,以后每年都将定期定点进行此项目调查。


此前厦门观鸟会通过网络等方式联络全国的观鸟组织和观鸟爱好者参与,将汇集各地记录到鸟类的名称数量,制作出鸟类监测点分布图。


此次调查,选取的地点都是南北迁徙水鸟的栖息地。厦门观鸟会负责厦、漳、泉地区,多位志愿者分别在厦门机场附近、翔安东坑、集美凤林、丙洲,漳州的杜浔,泉州的淗江、洛江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岸湿地进行调查。


此次活动的全国各地协调与联络人,厦门观鸟会秘书长、市环保科研所高级工程师陈志鸿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位于东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进行这个调查,对于鸟类的迁徙路线和种群动态的监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她说,滨海湿地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围垦及用途的改变使我国滨海湿地的面积丧失超过50%,已经严重危害了水鸟的生存。通过水鸟的同步调查,不仅可以了解鸟类迁徙的种群变化情况,可以为水鸟栖息地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据了解,在上个月的第一次调查中全国志愿者共录得水鸟(含湿地依赖性水鸟)92种54779只,其中世界受胁鸟种勺嘴鹬1只,黑脸琵鹭16只,黑嘴鸥36只,遗鸥34只,黄嘴白鹭22只。并记录到一只弗氏鸥,为中国第三笔记录。第一次调查时厦门观鸟会共有13人在福建8个调查点参加,观察湿地及湿地依赖鸟种49种3115只,其中录得世界受胁鸟种勺嘴鹬1只,黄嘴白鹭2只。

(厦门晚报)
燕鸥
各地观鸟会成员聚集厦门培训(图)



(2006-03-30 14:05:05)



湿地水鸟“黑腹滨鹬”。


本报讯 (文/图 陈进容 薛居峥) 从昨天开始,全国各地观鸟会的成员代表陆续抵达厦门,他们将参加明天在厦门举行的全国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会。这是国际鸟盟中国项目部成立以后在中国民间举行的第一次培训。


由全国各地观鸟会进行的中国沿海鸟类资源同步调查已经开展半年多了,在全国调查了136种水鸟。具体种群分布、数量以及此次调查已发现的一些濒危湿地水鸟等情况,他们将在此次活动中首次提出报告,并希望借此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已经频受破坏的湿地资源的保护。


香港观鸟会与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厦门观鸟会)将一起举办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一方面支持厦门观鸟会统筹的全国水鸟普查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促进交流,鼓励各地鸟友提高专业水准,协助当地鸟会展开水鸟普查。授课内容包括全国沿海水鸟调查简介、水鸟飞行路线与迁徙;个别容易混淆鸟种辨识方法等,各地观鸟会还将把各自观鸟调查情况进行交流,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全国水鸟普查。


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活动的对象是有意参与水鸟调查的业余观鸟者,其中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观鸟会成员,并有至少一年以上观察和辨识水鸟的经验。


之所以举行这样的培训,是因为3月底至4月上旬潮水高度适合,有较多水鸟,方便进行数算练习。届时将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香港、澳门以及海南、浙江等地的观鸟会会员共38人参加为期3天的培训。期间还将举行一次野外调查实践。


主办者告诉记者,届时进行授课的都将是全国湿地水鸟研究的顶级人物,其中有国际鸟盟中国项目组负责人马嘉慧,香港观鸟会资深鸟类研究员余日东,他同时也是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项目组负责人。





(来源:厦门晚报)
燕鸥
厦门至少有3只黑脸琵鹭(图)

http://www.csnn.com.cn/2006/ca449942.htm


(2006-04-01 13:20:31)

全世界仅800只 观鸟会呼吁市民全力保护




黑脸琵鹭的嘴巴看起来像一把琵琶。


本报讯(文/图 陈进容 董国泰)全世界估计不到一千只的黑脸琵鹭在厦门两度现身。昨天厦门观鸟会成员对记者说,他们已经两次在翔安和同安的湿地发现极其珍贵的濒危野生鸟类黑脸琵鹭。


据悉,2006年2月,厦门观鸟会成员在西滨附近发现了3只黑脸琵鹭,而此前他们在东坑村海堤附近也发现了两只黑脸琵鹭。


据国际自然资源物种联盟(IUCN)估计,全世界现存黑脸琵鹭数量只有约800只,其繁殖地在中国已经消失几十年。黑脸琵鹭被认为是亚洲东部最重要的研究和保护动物之一,列入了该组织的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中。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WWF)也将之列为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根据《拉萨姆湿地公约》,如果一个地区的黑脸琵鹭超过全球数量的1%,就应该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


观鸟会成员告诉记者,4月初到8月,是黑脸琵鹭繁殖期,幼鸟破壳40天后就和成鸟一起飞向南方越冬,在繁殖过程中,它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受到惊吓和干扰。如果人为干扰使其繁殖中断,它们就会弃巢而走,永远不再回来。为此,观鸟会内部有严格规定,观察鸟类时如果遇到繁殖的鸟儿,要迅速走开。他们也呼吁生活在有黑脸琵鹭区域的厦门居民,能够注意保护这些珍稀鸟类。


小资料


黑脸琵鹭是大型涉禽,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特有的琵琶形大嘴是琵鹭类鸟共有的特征。黑脸琵鹭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呈黑色。嘴也是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黑脸琵鹭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


详见 记录水鸟47万 发现14种濒危鸟类(图)

(来源:厦门晚报)
燕鸥
记录水鸟47万 发现14种濒危鸟类(图)

http://www.csnn.com.cn/2006/ca449947.htm

(2006-04-01 13:20:46)

本报独家发布全国水鸟普查第一阶段最新成果






近年来,厦门观鸟会已在福建海滨发现了数种濒危鸟种,包括“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上图)、世界易危物种遗鸥(下图)等。(资料图片)


本报讯 (陈进容 石盛莉) “全国人口普查谁都知道,可对全国的水鸟进行普查,算得上是件前无古人的事了。”今天,厦门观鸟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本报独家发布全国水鸟普查第一阶段最新情况:从2004年9月到2006年3月全国沿海各地同步调查共记录水鸟数量470933只,种类136种,已观察到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世界濒危鸟类14种。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国东南沿海是东部亚洲与东南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鸟类迁徙重要通道,滨海湿地是水鸟重要的觅食场所和停留栖息地。在厦门观鸟会倡议、香港观鸟会支持下,自2005年9月开始在中国沿海部分城市开展了水鸟同步调查。此举有助于了解湿地鸟类的种群分布、迁徙特性和珍稀鸟种的分布,为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据透露,此次普查发现的我国拥有的14种世界濒危鸟类包括黑脸琵鹭、勺嘴鹬、东方白鹳、黄嘴白鹭、黑嘴鸥、卷羽鹈鹕、遗鸥、花脸鸭、白头鹤、乌雕、白肩雕、白眼潜鸭、半蹼鹬。而观测到的水鸟种群数量在20000只以上的有红嘴鸥、黑腹滨鹬、普通鸬鹚、琵嘴鸭、白鹭等5种。
燕鸥
47万的数据是这样来的

http://www.csnn.com.cn/2006/ca449953.htm

(2006-04-01 13:20:47)

相关新闻


调查时间选在每月农历十五,参加调查的成员平时就要练数鸟功夫


本报讯 (记者 陈进容) 对飞鸟进行普查,不是件容易的事。470933只水鸟这一数据从何而来?厦门观鸟会人士向记者介绍了统计鸟数的一些有趣方法。


据介绍,此次全国水鸟普查过程中,各地同步调查时间一般选择在每月农历十五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潮汐大,水鸟相对会在离岸较近的区域活动,便于近岸观察和计算。观鸟会人士说,每个参与调查的人员都要熟悉地形,水鸟一般都聚集在开阔地点,如河岸、湖泊、滩涂等。这些开阔地点虽然方便观察,但如果缺乏适当的掩蔽,很难接近鸟类。为此,要找一些天然的遮蔽点,如高草丛、河堤等。“统计完数量后,还要悄悄离开,如果吓飞了它们,那么在下一个观察点看到的鸟,说不定就是刚刚在这里统计过的,这样重复计算就无法取得准确数据。”


如果鸟的数目在一两百只之内,而且不是很活跃,这样的情况下调查队员一般选择“细数”,也就是一只一只地数。但如果鸟的数目很多,而且随时可能飞走或本身就在飞行中,那么可以选择“团数”,也就是粗略地以某一个固定单位,如5、10、50等作为一个“团”去数,单位的“团”有多大在于要数的鸟群多大。如果只有几百只,那可以以10为一个“团”,如果有上千只,可以以100作为一个“团”。参加同步调查的成员平常就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比如到闹市或者车站数人,或在桌上撒豆,团数过后再细数。

(来源:厦门晚报)
蓝色
4月已经来到,而且4月1日也已经过了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77580.htm



(2005-09-09 14:34:14)


《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后续报道

繁殖地被破坏,海沧千方百计留住候鸟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林植) 本报7月28日报道《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见报后,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海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昨天下午,市规划局海沧分局约见本报记者和厦门观鸟会,表示将努力让白额燕鸥把家安在海沧。


在这个时节,白额燕鸥在厦已经完成了繁殖。前不久,它们拖家带口离开厦门,飞往遥远的澳洲。目前厦门的天空中已经看不到它们飞翔的身影了。厦大林清贤博士说,要到明年4月份的时候,它们还会再次回来,它们在厦门繁殖栖息时间至少有四五个月时间。


昨天下午,我们再次来到海沧东屿的那片待建工地,这是目前厦门仅存的一两块白额燕鸥繁殖地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额燕鸥在厦门的这个最后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工地上已经堆满了土头。幸运的是,尽管白额燕鸥在这里繁殖时,遭遇到了种种风险,但仍完成了“生儿育女”的工作。


这块燕鸥的繁殖地原本就是规划中的房地产用地,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房地产项目都已经签约了。去年,规划定下来了,这些项目才陆续启动,有关部门规定,这些项目在9月30日前必须动工建设。于是挖掘机、土方车迅速逼近燕鸥家园。


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说,这片繁殖地肯定是保不住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再去为燕鸥找一个家。他们提出了两个规划设想。


一个是,这一带要规划建设一个大约1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湖,湖中央造一个面积两三万平方米的梭子形的人工岛。规划时,能不能将这个岛建成鸟岛,将其留给燕鸥等候鸟?


他们提出的第二个规划设想是,海沧大道的外侧要进行滩涂吹填,可以填出的面积大约有几十万平方米。他们设想,在填出来的这片区域中,留住一块,作为燕鸥的永久繁殖地,这片繁殖地与其他的滩涂绿地相隔离,与海沧大道相隔50米左右的距离,在这片区域内禁止人类活动。


林清贤博士说,燕鸥对繁殖地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一片不受干扰的空地,一片可以找到食物的海域湿地。


市观鸟会认为,在海沧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情形下,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的规划设想可能是最切实可行的。如果这些设想能够实现的话,白额燕鸥应该还会选择海沧的东屿作为它们的家园,其他的冬候鸟也会来这里栖息。因为,多少年来,这里毕竟一直就是候鸟在厦门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明年4月,当白额燕鸥再次回到厦门的时候,它们在海沧东屿能认同“拆迁安置房”吗?我们拭目以待。


(厦门晚报)
上尉
密切关注!......
山鹰
上次在六熬没有能看仔细。但愿还能看到啊!
燕鸥
全国观鸟高手会战兴化湾

http://www.csnn.com.cn/2006/ca451367.htm

(2006-04-05 16:21:53)

同样看到飞鸟翔集,在“游手好闲”的陶渊明看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美景,在牢骚满腹的李白眼里却成了“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低吟。不过,在厦门观鸟会的一群“俗人”的眼里,没有这些诗情画意,因为他们都在忙着“数数”。愚人节这天,我和这群“鸟人”一起来到莆田江口观鸟、数鸟。


此次野外观鸟活动是国际鸟盟在中国举行的第一次培训活动安排的课程之一,培训主要是配合已经开展半年的全国水鸟普查,来自全国各地观鸟会的会员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还有来自香港的资深鸟类研究员、帅哥“阿东”,还有来自香港、澳门和北京、深圳、海南等地的观鸟爱好者。已经在厦门小有名气的岩鹭、山鹰、伯劳、泽雉等等一大帮厦门本土“鸟人”作为东道主随行,行程的目的是观察、发现野生水鸟,统计种群数量。


我们乘坐的大巴从厦门出发,一路颠簸,到达莆田兴化湾。


解救落网之鸟


车子刚进入兴化湾内堤,好几个“鸟人”惊呼:“停车、停车”,原来在两百米远处的滩涂上有两处捕鸟网,“不好,网上有鸟!”几个队员不约而同叫嚷起来。别怪我“胡说”,两百米远的地方能看到鸟儿挂在网上?只因为这是一只长枪短炮特殊装备的队伍:价值1万多元、倍数在20倍以上的世界先进的单筒望远镜,这支队伍里就有二十多部,至于倍数8倍以上的双筒望远镜,那就是每个“鸟人”的基础设施了。


车子在靠近鸟网最近的堤坝上停下,余日东和“伯劳”一个箭步冲到滩涂里,类似羽毛球网高度,长度达四五十米的捕鸟网上,一只铁嘴沙 正在无助地挣扎,铁嘴沙 算不上野生保护鸟类,但处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任何私自捕捉野生鸟类的行为都应该被禁止。“伯劳”解救下这只铁嘴沙 ,它的翅膀被韧性十足的网线缠绕,耐心的“伯劳”一缕缕帮它松绑;在另一张网上,阿东也解救下了一只环颈 。对这两只野生水鸟来说,队员们的到来无疑是救命稻草,再晚一步捕鸟人一到,这些鸟儿就很可能成为盘中餐了。


阿东告诉我们:水鸟喜欢在滩涂上觅食,滩涂上潮水退去后,裸露在滩涂表面的招潮蟹和小鱼小虾都是铁嘴沙 、蒙古沙 和一些黑腹滨鹬可口的美食。捕鸟人在滩涂上张网,鸟儿有时候不容易注意到,飞行时一头撞到网里,就“难以自拔”了。


愤怒的鸟人们掏出小刀子,一起动手把两张捕鸟网割裂并拆除了。看到这些平日温文尔雅的鸟人们此刻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愤怒状,真的很让人感动于他们对大自然造化的热爱和虔诚。北师大的研究生“孑孓”在路上就跟我说:虽然观鸟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没有政府资金资助,但大家对此仍乐此不疲,大家在参加这类活动时也都有一个共识,爱鸟、爱自然的人不容易学坏,首先你珍惜大自然赐予的东西,就会珍惜人生;“观鸟会的男人基本上都没有不良嗜好,观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让你清心寡欲。”不少鸟人如是说。




天边的大网


是上千只黑腹滨鹬


下午的兴化湾,雾气笼罩,沉闷天空犹如一个寂寞的老人,“快看天上飞来一张大网!”沉闷的空气一下子被打破,靠近了!看清了!那张“大网”分明是成百上千的褐色飞鸟,兴奋的队员们举起长枪短炮注目观察,只看那张“大网”由东而西,又西向南,排列的阵势也在飞翔中变换,一会儿在空中是一张菱形的网,片刻又转化成一头臃肿一头细长的高脚杯状,也许用“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成苍狗”来比喻它们更恰切一些。


这群飞鸟在空中盘旋一分钟左右,选择在距离我们大约两三百米远的滩涂降落,刹那间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整个滩涂上顿时热闹起来。借助望远镜,我们终于看清了:那是一群挺着黑不溜秋肚子,体长约19厘米而嘴适中的偏灰色鸟类,鸟人们根据它们“眉纹白色,嘴端略有下弯,尾中央黑而两侧白”等特征断定这是一群黑腹滨鹬。这估计得有上千只了,鸟人们掏出计数器,用望远镜观察这些落地的黑腹滨鹬,每数一只黑腹滨鹬就揿一次计数器,这样统计鸟数,就不用担心数了一半突然忘记了刚才数到哪里了,因为计数器会忠实地记下每一次数到的数目。


观察到黑腹滨鹬后,大家又发现了不少圆头圆脑的铁嘴沙 ,脸红脖子长的斑尾塍鹬、勤劳的阔嘴鹬、来回踱步的红脚鹬和青脚鹬等等等等,红嘴鸥和黑嘴鸥也都来凑热闹,更不用说大小白鹭和苍鹭了。队员们分组开始数数,忽然间这些个鸟儿全飞了起来,霎时铺天盖地,黑压压好比恶浪飞涌,看得大家啧啧赞叹!




惊喜:发现小青脚鹬


转个身子走两步,我们又来到滩涂的另一侧,兴化湾一段围海养殖场,各个海场之间筑起堤坝,成群的“大鸟”一个个仿佛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一样肃穆、整齐地兀然伫立在堤坝上,那副神情呆滞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之所以称他们为大鸟,是因为感觉它们的身子几乎比鸽子还大。”鸟人”们说,这里面有红嘴鸥和黑嘴鸥,还有不少是铁嘴沙 。


忽然,香港的阿东压低嗓音叫了起来“快看,这很可能是大家都没见过的小青脚鹬,没错,就是它!”队员们纷纷掉转“枪头”瞄了过去。这一种是中等体型的灰色鹬,一共有两只,腿偏黄,嘴呈双色。阿东告诉我,之所以叫小青脚鹬,是因为还有一种“青脚鹬”,两者非常像,但小青脚鹬头较大,颈较短。从种种特征看,这两只确实就是小青脚鹬。大家兴奋不已,毕竟这是许多观鸟会成员多年观鸟活动中都不曾见过的珍稀鸟种,阿东还模仿了几声小青脚鹬的叫声:粗哑的“ ”声,他告诉大家,叫声就是小青脚鹬与青脚鹬迥然不同的地方。小青脚鹬目前是全球性濒危,种群数量非常稀少。迁徙时经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每年春季在香港有少量出现。但在福建,大家还是第一次观察到。


刚刚钻进车里准备撤退,天上忽然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下雨天留客,大家干脆把车开到莆田一家小饭馆里,点上几道“海蛎炸紫菜”“鲈鱼炖豆腐”、“白灼虾”等等大快朵颐,我想起以前吃过的油炸鹌鹑很好吃,问服务员有没有这道菜。南京农大的博士“燕鸥”拉了一把我的袖子,瓮声瓮气地说:“找抽啊你?跟一帮鸟人吃饭还敢吃鸟?!”我猛然觉得心头一颤,旋即埋头猛扒起饭来。



陈进容

(来源:厦门晚报)
燕鸥
山鹰的美文未能刊出,遗憾!
菜鸟
铁嘴沙鸻算不上野生保护鸟类???
燕鸥
建厦漳大桥,先保护湿地(图)



(2006-04-27 13:45:31)

本报记者跟随厦门观鸟会实地考察 大桥将穿过的海门岛生态环境


厦漳大桥将穿过静谧的海门岛。

图中红线部分为拟建的厦漳大桥大致走向。


本报讯 (文/记者 黄含韵 图/通讯员 林清贤) “厦漳跨海大桥将穿过海门岛,岛上有大片滩涂湿地和红树林带。海岛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建议环境评价部门,对建大桥将给湿地和鸟类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4月24日,本报刊登了《邀请百姓把住“环保第一关”——厦漳大桥请您出金点子》,向公众征集建设厦漳跨海大桥的相关环保建议。昨天,记者和厦门观鸟会部分成员一同前往海门岛,观察岛内栖息的鸟类和生态环境。


海门岛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南岸,距厦门岛10海里,距海沧台商投资区3海里,距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2海里。总面积3.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698亩,滩涂面积3000亩,海岸线长11.1海里。


远离闹市的鸟儿乐园


这是一个远离闹市、颇有点“世外桃源”味道的小岛。岛的周围有大片的滩涂湿地和茂密的红树林带。观鸟会的“上尉”和“岩鹭”介绍说,湿地是比较敏感的生态环境,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地和栖息地。当时五缘湾规划时,就根据公众建议,规划了湿地公园。因此建厦漳大桥,环境评价部门应注意湿地的保护。


在海门岛上,见到最多的是池鹭,在这个季节,它们有着美丽的繁殖羽。一大片绿地中,有几十只大大小小的牛在吃草,牛的身边,零星停着牛背鹭。牛背鹭专门吃牛身上的小虫,因为正处于繁殖季节,头上的羽毛变为橙红色。


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只好进了村庄。热情的村民邀请我们进屋喝茶。与主人陈师傅攀谈中得知,海门岛上有5个自然村,约有居民5000人,大部分居民以渔业和简单的农业为生。村民们希望大桥的建设能带动小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大雨停歇,静谧的小岛在微微放晴的天空下显得原始而自然,大片的绿地里顿时热闹起来。黄 成群飞来,还有小云雀、黑领椋鸟、鹨和八哥。水塘旁传来“苦恶、苦恶……”的叫声,“岩鹭”告诉我,这种鸟叫白胸苦恶,因为其叫声而得名。观鸟会的“伯劳”一直抱着相机专注地拍照,他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同类”棕背伯劳,这种鸟因为颜色棕黑,被大家叫做“矿工”。


“伯劳”是生物学博士。他介绍说,岛上的鸟有留鸟也有候鸟。因为鸟的迁徙,季节不同岛上鸟的种类也有些不同。现在已是候鸟迁徙的中后期,很多候鸟都飞走了。


考察结果将形成报告


观鸟会的成员说,岛上所观察到的鸟类基本都属于省级保护鸟类,附近的鸡屿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厦漳大桥穿过海门岛,车辆、噪音、人群和大气污染,肯定会给岛上及周围鸟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岩鹭介绍,青藏铁路沿线就经过不少生态系统很脆弱的地方,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在铁路沿线动物活动密集区设置了“生物通道”,甚至局部更改线路避开动物的水源地、繁殖地和活动密集区。


观鸟会成员表示,他们将形成文字报告,提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评估海门岛上的鸟类种类和生态环境,评估建桥将给鸟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措施。

(来源:厦门晚报)
燕鸥
草长莺飞时 两岸"鸟人"共赏鸟



(2006-04-28 10:00:44)

暮春初夏,草长莺飞。每年春夏之交,候鸟向北方迁徙,金门、厦门两岛成了候鸟们的最佳栖息地。此时,正是两岸“鸟人”观鸟的最好时节,和煦的春风中,你可以带着踏青未尽的兴致,寻一处静谧地方,用心细细地欣赏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它们翱翔于两岸的同时,也穿织着两岸“鸟人”的情谊……




鸟类栖息的宝地


厦门市位于东经117°53'-118°25',北纬24°24'-24°55',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平原,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就地理位置而言,厦门和金门都是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9℃,降水量随季节的变化明显,相同的地理资源和气候特征使得金厦两地的鸟类资源极其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厦门地区记录到的鸟类有300多种,金门也有300种左右。厦门海域面积达34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为234公里,宽阔的海面上有许多岛屿和多个造型迥异以沉积岩或花岗岩为主组成的残丘岩礁。


厦门地区的各个出海口,由于拥有泥滩、草泽、沙洲、耕地、鱼塘和防风林、红树林等不同湿地环境,鸟类资源更是丰富。曲折的岸线上具有基岩海岸、土崖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等多种海岸类型,再加上山峦的环抱,构成良好的防风、防波屏障,使厦门、金门成为候鸟迁徙的主要渡海口和中途休息站。每年春夏之交,候鸟往北迁徙,这个季节,是爱鸟的人们野外观鸟、赏鸟的最佳时节。


金厦鸟儿同争艳


厦门和金门,常见的林鸟有30多种,如:麻雀、白头鹎、红耳鹎、绿绣眼、珠颈斑鸠、大山雀、褐翅鸦鹃、戴胜、三宝鸟、喜鹊、鹊鸲、乌鸫、紫啸鸫、虎斑地鸫、画眉、黑喉噪鹛、红嘴蓝鹊……这些林鸟要么羽毛色泽艳丽、要么鸣声宛转动听,清晨或黄昏倦鸟归巢的时候,林子里经常是此起彼伏的鸟鸣,仿佛瓦格纳的交响曲,丝弦共振,箫管齐鸣。


金厦鸟类的另一大族群就是水鸟,眼下正是水鸟过境时期,你会见到长着粉红色长腿的漂亮宝贝——黑翅长脚鹬,喜欢在水面打转的红颈瓣蹼鹬,以及刚换上黑色领带的金斑……金厦两门的水鸟栖息地,宛如正在举行一场鸟类的春装表演,令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几乎成了我们城市季节变更的一个明显标志。


每当到了候鸟聚集时节,金厦两地的小精灵们,仿佛都约好了似的,集聚在树林间、湿地里,竞相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和迷人的体态。抹着“口红”的红嘴鸥,高傲地踱着步子来回;留着两条辫子的小白鹭,三五成群地低头觅食;在红树林边闲游的绿翅鸭,成双成对更显得怡然自得,再看看那些黑翅长脚鹬,还在秀着自己美丽的粉红色长腿呢!


在现场观鸟的厦门观鸟协会彭志伟、李高雄、胡震宇先生向我们描述在翔安莲河看到的万千鸬鹚飞两岸的盛大场面时,仍显得心情激动。彭先生说:“其实金门的鸬鹚,是厦门观鸟爱好者容易观测到的。前几天,我们这群‘鸟人’来到莲河的一个观测点,这里与金门咫尺相望,观测时,刚好是潮汐退去的时候,但见一大片‘彩云’突然从金门方向飞来,呀!原来是成千上万只的鸬鹚,降在滩涂上,那盛大的场面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好一阵子,鸬鹚们在那觅食够了、嬉戏够了,又一下子‘集体起飞’向金门的方向飞去。这场景真叫我们难以忘怀。”


金厦“鸟人”交流齐护鸟


金门和厦门虽然在地理、气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这两个地方的鸟类资源却不尽相同,厦门由于有广袤的腹地,多山林,所以林鸟的种类较多;金门生态环境不错,有湿地、有滩涂,天然海岸多,所以金门水鸟的种类较多。因此,金门观鸟爱好者来厦门观赏林鸟,可以弥补观赏林鸟的缺憾。彭先生说,金门的一位观鸟爱好者曾困惑,他在金门地区观测到鸬鹚往大陆方向飞,但由于两岸观鸟信息缺乏沟通,他无法得知鸬鹚的确切飞向,其实这些鸬鹚有的就近在厦门翔安,坂头水库等地觅食,晚上则回到金门岛上休息。


近年来,厦门与金门的观鸟爱好者,来往逐年加强,金门观鸟协会的常务理事杨瑞松先生来过厦门多次,他不仅在厦门观察到了在金门不易见的林鸟,而且带来了金门观鸟爱好者的一些经验和理念,并相互交流了在推广爱鸟,护鸟等方面的经验。厦门的观鸟协会通过交流,采取了学校、社区、社会依次推广的模式,注重培养学校学生的爱鸟意识和观鸟兴趣;通过在社区普及爱鸟护鸟的各种常识,提高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两岸的观鸟爱好者还通过网站等平台互相交流经验。在两岸上空飞翔的鸟,也在穿织着两岸观鸟爱好者的情谊。



▲五缘湾:栗喉蜂虎秀靓妆。 (胡震宇 摄)




翔安澳头:鸟浪与海浪和鸣。

文/卢志明 沈冬丽 图/郑 宪 彭志伟

链接:
燕鸥
[聚焦]翠鸟捕虾



(2006-04-28 10:00:47)



卢志明 摄


小的时候就在课文里认识了翠鸟,不过一直无缘亲见,今天终于一睹它的风姿。


它静静地站在树枝上,翠绿色的羽毛,橙色的腹部,小小的头,细细的嘴,昂首挺胸,太美了,果然名不虚传啊(实际上翠鸟羽毛是翠蓝色,但是从望远镜中远远地望去,就像是翠绿色的)。


它悠闲自得地在那里歇息,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它。它突然直扑水面,动作极其迅速,姿势也很凶猛,刚才温婉的一面,顿时烟消云散。它双翼紧夹,尾朝上头朝下,全身笔直地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又急速收紧。整个过程只是几秒钟的功夫,然后来一个漂亮的转身,又回到了刚才的树枝上,但是这时候的它已经口含猎物了。大家都知道翠鸟是捕鱼高手,素有“叼鱼郎”之称。这回可是见识了它的看家本领了。不过这次叼的不是鱼,而是一只10厘米左右的虾。更有意思的是,它把那只虾衔在嘴中,并没有马上吃掉它。它衔着虾,大幅度地左右摆着头,甩着虾,反复多次,大概是玩够了,最后才把那只鲜虾吃掉。


这一幕真是够精彩的!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格言:“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知的翠鸟在我的脑海中充其量无非是个名词罢了,但有了今天的目睹,翠鸟在我的脑海中将永远是活生生的。 文/李菊
燕鸥
[以鸟会友]真想到台湾赏鸟



(2006-04-28 10:00:47)

在收集厦门常见鸟类资料的时候,我得到了厦门观鸟会“斑鱼狗”(个人网名)的一个幻灯片,感觉内容特别好,迫不及待地和他联系,没过几天,他就跑到我们学校来,送了很多资料,介绍了很多观鸟会的情况,也给了很多建议。根据他的建议,我请“野鸟”老师给大家上一堂生动的观鸟课。第二天,我们就带着观鸟兴趣小组成员到湖边水库开展第一次户外观鸟活动。“岩鹭”、“斑鱼狗”、“野鸟”、“泽雉”、“蓝色”、“燕鸥”一帮“鸟人”都来了,而且带来了“全副武装”的观鸟器材,不仅30多个学生兴趣盎然,连老师们也流连忘返。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观鸟的快乐!


近日,在香港观鸟会与厦门观鸟会一起举办的全国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活动中,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在赞叹他们的专业水准之余,也深深被他们的执著所感动!惟一感到遗憾的是,在那次活动中,没有看到台湾“鸟友”的身影。台湾的观鸟历史要比大陆早很多,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色,造就众多生物种类,尤以鸟的种类为最,约占全球鸟种的二十分之一,其中更有许多是台湾独有的野鸟。我们不仅希望台湾“鸟友”能经常到大陆交流,也期待有朝一日我这个台籍的厦门“鸟人”能到“赏鸟天堂”去看一看,那将是何等的乐事!文/台北


(作者为逸夫中学老师)
(来源:厦门日报)
燕鸥
[亲历]湖边水库当一回"鸟人"



(2006-04-28 10:00:46)



湖边水库观鸟乐。

早就听说厦门湖边水库是个湖光水色、百鸟群集的好地方,4月25日我们随同瑞景小学和逸夫中学观鸟兴趣小组,当了一回“鸟人”。在那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临近湖边,轻灵的燕子便舞着优美的身姿从眼前掠过,引领我们前去探访那神秘之地。这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正是观鸟的最佳时机,此时观鸟恰好可以一饱百鸟归林的眼福。


“自然是小鸟最好的家”


还未到水库边,远远地我们就听到了孩子们兴奋的叫喊声,他们忽而指着正盘旋的大白鹭给同伴看,而一转身,又看见池鹭呼朋引类地从空中飞过,令人目不暇接,欢呼雀跃。身旁的老师则忙着调好高倍的望远镜给孩子们做仔细观察之用,真是其乐融融,我们一起加入这支快乐的队伍,用眼、用心静静品味这儿的一切。


“看,那是栗喉蜂虎!”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小男生指着天空飞过的小鸟开心地笑着。那只鸟的身形非常小,以我不太习惯观鸟的“凡夫俗眼”来看,根本看不出它和家常的麻雀有甚区别,但这个小男生却一言道出了它的学名。我心下称奇,赶紧向他“取经”。他告诉我他叫刘家豪,来自台湾,现在就读于厦门瑞景小学,平时非常喜欢鸟,在老师的启迪下逐渐有了观鸟的爱好和兴趣。他说他最喜欢的鸟是白鹭,既美丽又可爱,喜欢看它们在天上自由飞翔的样子。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一次“爱鸟护鸟”的亲历事件。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鸟,觉得好可怜,就把它带回家,并替它包扎好,喂它食物和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鸟痊愈了,他却没有继续把小鸟养在家里,而是放归自然。我问他为什么呢,难道自己不喜欢再养着它吗?他说不是,他觉得小鸟最适合在大自然里生长,自然才是小鸟最好的家。


小孩见识比我多


采访完小男孩,发现身边早聚集了一大堆孩子。来自台南高雄的九岁小朋友王彩依说她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可以在野外的实际观察中增长见识,看到更多美丽的鸟。而来自厦门逸夫中学的杨萍萍、高雅琼同学则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她们已经认识的鸟的名字,比如大白鹭、小白鹭、黑水鸡、普通翠鸟、栗喉蜂虎、池鹭、朱颈斑鸠、黑白椋鸟等等,一旁的同学还不时“帮腔”,听得让我差点记不过来。


此时我们也都来了兴致,随着观鸟老师的指引四下搜寻“小精灵”们美丽的身影。突然有人说:“快看,那有一只漂亮的翠鸟!”这时那只翠鸟正好扭头过来,有带相机的人都“紧张”起来了,其中有一位拿起数码相机对着望远镜里的翠鸟按下快门,结果却发现,相机储存已满,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删掉一张以前拍的珍贵照片,再继续拍摄翠鸟。终于拍到了,望着屏幕里的倩影,他笑得很甜、很满意。



(来源:厦门日报)
燕鸥
观鸟指南



(2006-04-28 10:00:46)

>装备与技巧


●观鸟的基本装备包括:可靠的野外鉴别手册如:《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香港及华南鸟类》、《中国野鸟图鉴》(这些书较适合福建、广东、香港及台湾等地观鸟者使用)、笔记本和铅笔,望远镜、多口袋的茄克衫或马甲、遮阳帽和一只腰包或背包、结实的旅游鞋。喜欢摄影的观鸟者需要购买更多的专门设备,如固定支架的单筒望远镜、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


●一天中观鸟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黄昏前的几小时,这时鸟儿最活跃。


●恶劣的天气会阻碍鸟的迁徙,在一个地点引起“堵塞”。因此,局部地区的阵雨可能预示着看到大群鸟的意外惊喜。


●不要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尽量穿灰、草绿等接近自然环境色的服装。


●观鸟时要尽可能的站在顺光的位置,以便看清鸟儿的羽色。


>主要观鸟点


湖边水库:主要是水鸟,绿翅鸭、鸬鹚、栗喉蜂虎;


狐尾山:主要是林鸟,如画眉、暗绿绣眼鸟;


筼筜湖:全年可观厦门市鸟白鹭,另可观赏鸬鹚等其他水鸟;


万石植物园:全年可观如珠颈斑鸠、红嘴蓝鹊等林鸟;


厦门大学:白头鹎、小白腰雨燕等全年可见;


五缘湾:白鹭、黑卷尾、蓝翡翠等林鸟和水鸟;


同安莲花森林公园:绿翅短脚鹎、山椒鸟等林鸟;


同安丙洲湾:绿翅鸭、红嘴鸥等水鸟冬季可观;


同安北辰山:大山雀、褐头鹪莺等林鸟;


翔安澳头:主要为水鸟,春、冬季涨潮时可观;


翔安东坑湾:赤颈鸭、红嘴巨鸥等水鸟,春、冬季涨潮时可观;


翔安鸿渐山:珠颈斑鸠、栗背短脚鹎等林鸟,全年可观;


翔安鞠江:春、冬季涨潮时可观测到黑腹滨鹬等水鸟;


集美坂头水库:预期鸟种为白头鹎、红嘴蓝鹊等林鸟,全年可观;


海沧天竺山:全年可见林鸟如栗背短脚鹎、赤红山椒鸟等;


大屿—鸡屿:春、夏季可观白鹭、池鹭等水鸟。


(许丽秋 彭志伟)


(来源:厦门日报)
燕鸥
猫口里夺回好大一只牛背鹭(图)



(2006-05-13 08:43:17)

现场直击



本报讯 (文图/曾嫣艳 吴琛琛)昨日,湖边水库旁上湖社某木工厂的员工小姚将一只受伤的牛背鹭交给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这是一只成年的牛背鹭,身长50厘米左右,左翅腋窝下有处已结痂的伤口。小姚说,这只鸟是11日下午在工厂附近发现的。“当时,我与同事发现有一只猫追赶着一只大鸟,鸟儿扑腾着翅膀,却飞不起来。”眼看着鸟就要成为猫的口中餐,小姚与同事吆喝着赶走了馋猫,把鸟抱在手里时它不住地打哆嗦,左翅上有伤。据悉,牛背鹭是鹭科类鸟,在岛内较常见。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尽力治好它的伤,然后放生。(报料人 秦先生 报料费 30元)


(来源:厦门日报)
野鸟
分明是池鹭,哈哈!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2/2006...61102_49432.htm


周六,相约五缘湾看鸟

那里的鸟类是筼筜湖的4倍多;应市民要求,筼筜湖观鸟点仍维持不变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2


--------------------------------------------------------------------------------

五缘湾湿地上的鸟儿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林植)由本报和厦门观鸟会推动的观鸟节,本周六(11月4日)开展第三次户外观鸟活动。
和前两次筼筜湖固定观鸟点不同,这次户外观鸟兵分两路,除了保持筼筜湖观鹭亭的固定观鸟点外,将首次增加五缘湾湿地公园观鸟点。
有兴趣的市民,周六上午8点半前到达筼筜湖观鹭亭,参加这里的观鸟活动。上午9点钟,可乘坐专车前往五缘湾湿地公园。观鸟会组织了两部大巴,全程接送。
市民也可乘坐6路公交车或者从火车站开往田头的中巴车,在田头站下车,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
厦门观鸟会的人说,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岛第二个绝佳的观鸟场所,这里生态系统保持完好,鸟类资源极为丰富,鸟种数量达95种之多,是筼筜湖鸟种的4倍多,几乎占了整个厦门鸟种的三分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在筼筜湖看不到的鸟类,比如黑水鸡、黑翅鸢、栗喉蜂虎、戴胜等,如果幸运的话,甚至可以看到十分罕见的草鹭,一种脖子极长、身披褐黄色羽毛的鹭科鸟类。



链接:



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这些鸟将和厦门岛无缘



乡土树种的博物馆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2/2006...61102_49431.htm

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这些鸟将和厦门岛无缘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2


--------------------------------------------------------------------------------

厦门市民都熟悉五缘湾,这里是厦门最热的开发片区之一。政府在开发的同时,没有忘记给鸟类留下家园。五缘湾湿地公园就是其中的带动项目之一。
厦门观鸟会的石盛莉博士说,这个季节,五缘湾湿地公园可以说是热闹极了,大批冬候鸟来此栖息越冬,和本地林鸟们和平相处。这里是厦门岛真正的鸟类天堂。
厦门观鸟会曾经对湿地公园进行过长期观察,记录了95种鸟类,冬候鸟31种、山林和农田鸟类54种、还有部分的夏候鸟。湿地游禽以鸬鹚、小辟鸟 虎鸟为优势物种;涉禽的优势物种则是白鹭、苍鹭、黑水鸡、扇尾沙锥、红胸滨鹬等。山林和农田鸟类以白头鹎、家燕、褐头鹪莺为优势。
资料显示,五缘湾原名钟宅湾,历史上原是一个海湾。湿地公园所在的位置,原来是钟宅湾的一个避风坞。
上世纪40年代,当地农民在通屿岛两侧筑堤蓄淡水,在周边滩地上种菜。上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在钟宅湾由内而外两次筑堤建盐场,形成了适宜涉禽与游禽觅食的浅水湿地。
60年来,这里逐步形成了滩涂、海湾、池塘、林地、农田、水库、草场、灌丛等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多种鸟儿提供了觅食与栖息的地方。
这里有海水有淡水,有丰富的食物,有保存较好的湿地。据了解,这里是厦门岛惟一的冬候鸟栖息地。筼筜湖也能见到多种冬候鸟,但那里更像它们的食堂。
厦门观鸟会的人说,这里历史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观鸟场所,经常可以见到雁鸭成群、群鸥翔集、鹭戏耕牛的动人景象。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这些候鸟将与我们厦门岛无缘,都会飞往附近的大小金门安身立命了。

记者 徐雁宁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2/2006...61102_49430.htm

乡土树种的博物馆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2


--------------------------------------------------------------------------------

湿地公园内有一片50亩左右的树林,简直就是厦门乡土树种的博物馆。
这片树林以朴树为主,混生有少量的异叶紫弹、土密树,灌木层以鸡爪簕、细叶裸实、柞木、枸杞、臭牡丹、黄荆、福建胡颓子、广州山柑、柄果花椒为主,草本层以柳叶箬占优势,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芦竹、狗尾草、白花丹、铁苋菜、豨签、艾蒿、滨藜、牛膝等。藤本植物种类较多,荆棘丛生,有小果蔷薇、硕苞蔷薇、薜苈、羊角藤、南蛇藤、鸡屎藤、黑点南蛇藤、倒地铃等。
厦门大学陈小麟教授说,该群落代表着典型的海岛植被类型,其中的一些植物种类在厦门甚至沿海已难见到,如异叶紫弹、柞木、广州山柑、鸡爪簕、黑点南蛇藤、细叶裸实等。
上了年纪的厦门人可能知道,朴树、土密树是厦门土生土长的植物,最能适应厦门本地的环境。现在只有在人为干扰少的地方才能见到这样的朴树林了,比如说鳄鱼屿、岛外的一些山谷里。
正是有了这片林子,才有本地的林鸟在此安家落户。这片林子里藏着许多鸟,像黑水鸡、棕背伯劳、灰喜鹊等,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褐翅鸦鹃。 (徐雁宁)
资料
湿地
根据《拉姆萨尔国际公约》,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31/2006...61031_47654.htm

厦门只是鸬鹚的食堂

观鸟的市民纳闷,每晚鸬鹚哪去了——它们回家了,金门才是它们的乐园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0-31


--------------------------------------------------------------------------------

幸运的是,白天在厦门还能看见鸬鹚,厦门有食物,这是鸬鹚对厦门惟一的眷恋。 黑皮 摄



秋风起,大批冬候鸟纷纷南飞至厦门和金门一带,厦门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鸬鹚了。
这个季节,厦门市民经常在厦门周边海域可以看到成群的鸬鹚在翻飞觅食,当它们集体起飞时,就像一团乌云从低空中掠过,场面壮观。据厦门观鸟会估计,高峰期,厦门白天可以见到的鸬鹚数量在3000只左右。
这是白天的情况。晚上,你是否见过成群的鸬鹚呢?
很多市民可能说没有留意,也可能说,它们也会休息啊。
确切地说,厦门冬季的晚上基本上不会见到成群的鸬鹚。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在厦门过夜。
很多市民恍然大悟:怪不得,傍晚的时候,经常见到成群的鸬鹚朝东边飞去,原来它们是要回去休息啊!
东边是哪里?厦门市民肯定知道,那就是一水之隔的金门。
厦门观鸟会岩鹭说,经长期观察,应该说还是有一部分鸬鹚在厦门“安家落户”的,它们的数量大约有五六十只,它们的落脚点就在集美的坂头水库一带。
资料显示,几年前,在厦门安家的鸬鹚数量最少在几百只以上,它们分布在厦门岛的钟宅、集美的坂头水库和翔安一带。最近几年,在厦过夜的鸬鹚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也急剧缩小,最后只剩坂头水库那一小群了。
鸟类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当它们发现栖息地不再适合栖息时,它们就会另外寻觅新的栖息地。
厦门观鸟会说,鸬鹚是典型的水鸟,它们集群繁殖,集群栖息。它们的栖息环境要包括这些因素:有大片的湿地、开阔的水面、成片的防护林带、无人干扰的岛礁、充足的水源地、丰富的食物。
厦门原来的几片鸬鹚栖息地都符合这些条件。可是,最近今年,这些区域都陆续进入开发阶段,湿地在缩小,木麻黄林带被砍,也没有了无人干扰的岛礁,这些区域不再适合“安家”了,鸬鹚们便集体迁移。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金门岛成了它们栖息的首选。
幸运的是,厦门海域还保留了充沛的食物,这似乎是鸬鹚对厦门惟一的眷恋。


鸬鹚在金门遮天蔽日


前不久,厦门观鸟会的几位成员应邀赴金门观鸟,让他们震惊的是,厦门人引以为豪的冬候鸟越冬地大打折扣,包括鸬鹚在内的大批冬候鸟选择金门作为越冬地,而厦门只是它们白天觅食的场所。
金门有一个很有名的节日,叫鸬鹚节,冬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鸟友们都慕名而去,专门看鸬鹚。
据统计,金门的鸬鹚数量在一万只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厦门观鸟会小薛说,当一万只鸬鹚同时起飞时,天都会黑下来。
这些鸬鹚中的一部分,每天早出晚归,飞到对面的厦门去觅食,晚上再飞回金门栖息。也就是说,它们把“家”安在金门,而厦门只是它们的“食堂”而已。
它们在金厦之间每天往返,早就实现了“三通”。


链接


鸬鹚


长约90厘米,有偏黑色闪光,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
鸬鹚大群聚集青海湖。冬季至南方省份越冬。
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飞行呈V字形或直线。有些渔民训练它们捕鱼。
俗名:海鹈鸬鸶、黑鱼郎、水老鸦、乌鬼、鱼老鸭、鱼鹰、雨老鸦。



记者 徐雁宁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26/2006...61026_43863.htm

周六,再聚员当湖观鸟


海峡网 日期:2006-10-26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本周六(28日),观鸟节开展第二场户外观鸟活动,地点仍在筼筜湖观鹭亭,上个星期日意犹未尽的市民可继续前往观鸟。
和上次一样,观鸟会在湖滨中路公交车站设立接待引导站,引导市民前往观鸟地点。
和上次定点观鸟不一样的是,这次观鸟除了在观鹭亭设立固定观鸟点之外,观鸟会的志愿者还将分批组织市民,沿湖边一带移动观鸟。
这次户外观鸟活动继续现场办理“最喜爱的5种鸟”评选活动,也继续现场办理观鸟会的入会手续。
上次的户外观鸟活动成果丰硕。据观鸟会统计,周日一天,他们就在观鹭亭看到了26种鸟类。
观鸟会小胡说,上周日,已经有几只鸬鹚在湖的上空盘旋,这几天冷空气南下,鸬鹚的大部队就要到了,这次户外观鸟,可以说是绝佳时机。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23/2006...61023_40902.htm


去筼筜湖,你要这样看

百名市民在专家指导下观鸟,下次机会是10月28日

海峡网 日期:2006-10-23


--------------------------------------------------------------------------------

在专家指导下,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忽略的鸟,非常精彩。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刘东华) 几只小白鹭悠闲地在湖心岛的红树林下栖息,几只池鹭就在小白鹭旁边来回走动,几只苍鹭在湖面上轻盈地盘旋,一只白胸翡翠优雅地站在树枝上,鹊鹃不知躲在哪里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如果你静下心来的话,你就会发现,筼筜湖竟然是奇妙的鸟类世界。
昨天,数百名市民专程来到筼筜湖观鹭亭,在厦门观鸟会志愿者的指导下,领略了这个鸟世界的魅力。鸟类世界和人类的世界如此之近,一水之隔的对岸,就是车水马龙,就是高楼大厦。
胡老先生是从南昌来厦探亲的,他和女儿带着外孙女专门参加这次观鸟节户外观鸟活动。他们轮流透过望远镜观察不远处栖息的白鹭,看到鸟儿们在自由自在地栖息觅食,老人家十分感慨。
逸夫中学几名初一学生一整天都泡在观鸟现场,这所学校开设了观鸟方面的课程,这些孩子大多都认得不少鸟种。和那些对鸟类一无所知的“菜鸟”们相比,他们可以算是半个专家。他们热心地给那些“菜鸟”们做讲解,脸上满是自豪之情。
不少市民不认得鸬鹚,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有市民给本报打电话,说筼筜湖出现了成群的大雁。后来经过厦门观鸟会求证,这些所谓的大雁原来就是鸬鹚。大雁的越冬地在洞庭湖一带,根本就不会飞到厦门来越冬。
在观鸟现场,不少市民向观鸟会的志愿者打听,怎么这个时候还看不到鸬鹚,它们什么时候会来啊。
观鸟会解释说,大批鸬鹚飞抵厦门还需要十来天时间,到时候,筼筜湖和厦门周边海域就会变得非常热闹。
观鸟会林植说,实际上,在我市生态环境较好的小区,都有五六种常见的鸟类,比如:树麻雀、八哥、棕背伯劳、白头鹎、鹊鹃等。它们或许就在小区的树木上栖息,在草坪上觅食,甚至可能飞到你的阳台上。只要我们对鸟儿友善,它们就喜欢接近人类。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鸟儿实际上就在我们周围。
根据安排,厦门观鸟节的第二次户外观鸟活动时间定在10月28日,地点仍在筼筜湖观鹭亭,欢迎参加。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9/2006...61019_38025.htm

周日,到筼筜湖看群鸟飞

厦门观鸟节首次户外观鸟活动欢迎爱鸟人士参加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0-19


--------------------------------------------------------------------------------

这个季节的筼筜湖,至少能看到20多种鸟类。 郑维馥 摄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由本报和厦门观鸟会联手推出的厦门观鸟节,本周日将举行首次户外观鸟活动。观鸟地点在筼筜湖北侧堤岸,时间是9点至17点。
这次观鸟活动欢迎爱鸟人士参加。届时,在公交线12、26、85、97路湖滨中路白鹭洲站设有接待点,观鸟会将派专人引导市民到观鸟地点,观鸟会的20多名志愿者将全程陪同和指导观鸟活动。
观鸟会还将现场组织市民参加与鸟类有关的游戏,市民可现场票选“最喜欢的5种鸟类”。另外,有兴趣加入观鸟会的爱鸟人士可现场办理入会手续。由于观鸟会里摄影高手很多,入会时市民无须携带证件照片,现场拍照即可。
观鸟节期间,厦门观鸟会将组织三次面向全体市民的户外观鸟活动,另外两次的时间是:10月28日、11月4日,地点待定。
观鸟会还将进入校园开展观鸟基础知识讲座,目前已有20多所中小学和观鸟会取得联系,要求开办讲座。有意向的学校可继续和观鸟会联系,电话:13306006644。
票选“厦门市民最喜欢的5种鸟类”活动仍在进行中。据初步统计,活动开展两天来,已有数百名市民给自己最喜欢的鸟类投了票。网络投票点是:vote.xmbirds.org。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9/2006...61019_38024.htm

观鸟,不要惊扰鸟儿的生活

作者:徐雁宁 薛居峥

海峡网 日期:2006-10-19


--------------------------------------------------------------------------------

听说要去集体观鸟,很多市民可能会拖家带口,像赶集一样地赶去筼筜湖。
观鸟会提醒说,观鸟先要观自己,如果观鸟者的行为举止不当,不仅可能看不好鸟,还有可能惊扰了它们的生活。
观鸟会说,首先,观鸟需要一颗悠闲的心。赏鸟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打扰了鸟类原有的生活,对赏鸟一点经验都没有的人,可以找对野鸟及自然环境熟悉的人一起去。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知道野鸟的名字,另一方面也能观赏到它的鸣叫声与生活习性,更深入地与大自然契合。
为了避免惊吓到鸟类,最好不要穿色泽过度鲜艳的服装;不要大声叫喊;当野鸟已摆出警戒姿势时,切勿接近;垃圾要自行带走,不随便乱丢;观鸟时选择8倍或10倍的望远镜比较合适。
观鸟主要观察这些内容:识别当地鸟的种类,可通过摄影、速写等记录鸟的形体特征;观察不同鸟类的体型、体色、飞行方式、行为模式、出现的地点与时间、鸣叫声,可用录音机将鸣叫声录下来。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薛居峥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9/2006...61019_38023.htm

筼筜湖:厦门绝佳的观鸟场所

作者:徐雁宁 薛居峥

海峡网 日期:2006-10-19


--------------------------------------------------------------------------------

这个季节,正是冬候鸟向南迁徙的高峰期。大批冬候鸟,比如鸬鹚、苍鹭等陆续从数千公里外飞抵厦门越冬,还有大批的过境候鸟群从厦门的天空飞过,部分可能会在厦门作短暂停留。
观鸟会说,过境鸟、冬候鸟、本地留鸟齐聚厦门,这个季节的厦门异常热闹。
厦门是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亚热带海岛城市,具有海岸滩涂、河口、红树林和湖泊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而且地处鸟类南北和东西迁徙路线的交点,滨海鸟类组成复杂,有鹬类、鸥类、鹭类、鸭类等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
每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而来的鸟类,从9月初就开始陆续出现在厦门的海滨滩涂上。不过,多数冬候鸟和短暂停留的过境鸟都栖息在厦门周边的水域滩涂,市民要看到它们必须出城才行。
在厦门城市的中心地带能看到大规模候鸟群的地方不多,筼筜湖是其中最好的观鸟场所之一。
观鸟会说,筼筜湖虽然地处城市中心,但它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包含湿地、林地两种生态系统,有水面、草地、树林、红树林、灌木丛等多种环境,水鸟、林鸟均能在这里觅到栖息地。
多年的观察记录显示,这个季节的筼筜湖及周边地带,至少可以看到20多种鸟类。
冬候鸟方面,大批鸬鹚和苍鹭即将飞抵这里栖息。本地留鸟数量和种类也非常集中,除了市民熟悉的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池鹭、夜鹭外,还可见到喜鹊、树麻雀、八哥、棕背伯劳、普通翠鸟、暗绿绣眼鸟、白胸翡翠、白头鹎、鹊鹃等。
灰喜鹊并不是厦门的本地留鸟,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一带,但有人将其运到厦门笼养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灰喜鹊从笼中逃逸出来,竟在厦门的大自然中繁衍生息。到目前为止,它们的种群已经非常庞大,筼筜湖及周边地区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观鸟会提醒市民,观鸟时不要只盯着水面和树林,还要经常抬头看看天空,说不定可以看到成群的过境冬候鸟从头顶上飞过。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薛居峥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6/2006...61016_35118.htm

还有这么多美丽的鸟不容错过

本报和厦门观鸟会举办首届观鸟节评选,请市民选出最喜爱的五种鸟
作者:林小红

海峡网 日期:2006-10-16


--------------------------------------------------------------------------------









本报讯(记者 林小红)这个季节,正是听鸟唱歌的季节。厦门那么多美丽的鸟,错过可惜。本报将和厦门观鸟会联合举办观鸟节,并请市民选出最喜爱的五种鸟。
厦门目前已观测到的有308种鸟,不管你坐在湖畔,踱入公园,甚至打开窗户,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有曼妙的舞姿,婉转的鸣唱,让都市人浮躁的心,能抛开烦忧,飞翔空际。这样的享受如果年年都错过,实在是可惜的事。
因此,在这个秋天,本报和观鸟会要联合举办中国厦门观鸟节这个活动,只要市民肯走出户外、聆听鸟唱,就能翱翔云中。
观鸟节于10月16日开始,11月15日结束,持续一个月。通过市民观鸟、观鸟讲座、观鸟游戏等一系列的观鸟节活动,推广市民对鸟的认知和对观鸟活动的了解并通过投票方式选出厦门市民最喜欢的五种鸟类。
观鸟节活动口号:走出户外、漫步云中
有兴趣的市民可以报名参加,请打本报热线5589999及厦门观鸟会热线电话:13306006644。
本活动邀请市民投票从厦门最常见的26种鸟中,选出最喜爱的5种鸟。观鸟会认为,这将提醒市民,厦门除了白鹭之外还有很多更可爱的常见鸟,说不定这些鸟在市民视野中的出现,还能颠覆白鹭的市鸟地位呢。
投票方式:
1.网络投票,登陆 vote.xmbirds.org 网站按照要求直接投票。
2.邮寄投票:详见厦门10月16日3版登出的照片及选票(选票可以复制),填写后邮寄到厦门市吕岭路122号报业大厦 中国厦门观鸟节投票组收。
投票起止日期:2006年10月16日至2006年11月15日。
评审规则:由厦门市民从26种备选鸟种中投票选出5种厦门最可爱的鸟,每位市民可投票选5种,得票数多的前5种鸟当选2006年厦门鸟明星。投票结果将于2006年11月20日在厦门晚报公布。
按照选票内容,答对五种鸟类的参加者可以得到由厦门观鸟会提供的精美纪念品一份。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6/2006...61016_35117.htm


厦门市民最喜欢的5种鸟类选票


海峡网 日期:2006-10-16


--------------------------------------------------------------------------------


姓 名: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 

您喜欢野生鸟类吗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请在您最希望的周末安排上打勾 户外活动 球类 逛街 应酬 学习 家务 影视 其他



选票填写说明

1.我们需要您填写完整的信息以便通知您领取纪念品和奖品。
2.出于对您个人隐私的尊重,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将得到有效的保管并在活动结束后销毁。
3.我们将依照最后统计的结果将得票最多的五种鸟作为发放纪念品和抽奖的依据。
4.凭姓名和对应的通信地址在厦门晚报社领取纪念品。
5.该选票复印有效。
您最喜欢的五种鸟类的编号
1 暗绿绣眼鸟 2 八哥 3 白鹡鸰 4 白鹭
5 白头鹎 6 北红尾鸲 7 池鹭 8翠鸟
9 苍鹭 10 大山雀 11 黑耳鸢 12 黑水鸡
13 红耳鹎 14 红嘴蓝鹊 15 红嘴鸥 16 画眉
17 家燕 18 栗喉蜂虎 19 鸬鹚 20 麻雀
21 牛背鹭 22 鹊鸲 23 乌鸫 24 喜鹊
25 珠颈斑鸠 26 棕背伯劳


1




暗绿绣眼鸟:我是鸟族中善耍杂技的小鬼,看我在花树的枝枝朵朵间,时不时来一个倒挂金钩,轻轻松松就探取到了花蜜。


2




八哥:很少鸟可以让人类尊称为“哥”。这使我感到志得意满,走起路来高视而阔步,嘴上一撮小胡子自然也得翘立起来。


3




白鹡鸰:我是小家碧玉,喜欢走一串一串的小碎步,尾巴随之上下款摆。我相信这种颇具风情的姿态,不难赢得人们的眼球。


4






小白鹭:太阳出面作证,天青水碧之间,我和你就这样成了礼。这时我们头后都饰有两根长长的辫羽,而新换的婚装上,则设计出一把蓬松的羽丝,以云和梦织成。


5




白头鹎:我又叫白头翁,但我这个族群一点也不见老态,反而生命力惊人,如今已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你抬头找找,应该能看到我。


6




北红尾鸲:我生性好客,最欢迎有心的观鸟者。我圆圆的眼睛闪动热忱的光芒,而颤动不止的尾巴,更是将我心头那份激动劲儿,表露无遗。


7






池鹭:人们常看见我缩着头,样子好像有点猥琐,其实我的脖颈就像压紧的弹簧,一旦寻觅到猎物,就会以惊人的爆发力快速弹出。


8






翠鸟:我安静地蹲在枝头或岩石,翠绿的羽色泛动鲜丽的光泽。虽然我只是在伺机捕鱼,有眼光的人却认为,这姿态可以入画。


9




苍鹭:其实我颇有行为艺术家的细胞,喜欢扮成雕塑,凝立水边,等猎物靠近就倏然出击。人们因此送我一个绰号叫“老等”。


10




大山雀:我的衣着颇前卫。我的脸不抹化妆品也白得很,所以最后挑上身的这款孤品,我一点也不顾忌胸前那条镀黑的大拉链。


11




黑耳鸢:游戏里捉小鸡的“老鹰”就是我,实际上,比我狠辣的猛禽多了。不信你看看我盘旋的姿态,缓慢而平和,连翅膀都懒得拍一下。


12




黑水鸡:我在水里生活太久了,翅膀略有退化,起飞前还得在水面助跑。但我并不感到脸红,飞机的助跑距离比我远得多。


13




红耳鹎:我常年佩一顶高耸的黑帽子,很是精神。听说人类也喜欢戴高帽,那都是因为虚荣心使然,不像我这样纯粹是出于天性。


14




红嘴蓝鹊:我是坚定的古装爱好者,始终披一袭宫中的水蓝长裙。当我在林梢滑过,飘逸的裙摆摇曳出迷人的风情,惹得花草齐仰头。


15




红嘴鸥:秋风乍起,签在心底的一个盟约就醒了,我起飞,千山之后是南国,正张开臂膀迎候我,这里的风很暖,水很蓝。


16




画眉:我是鸟族中绝妙的优伶,描罢细白的长眉,登场一亮嗓,高亢又婉转的歌声就贯珠一般滚过花丛,让整座山气为之荡,肠也为之转。


17




家燕:春风里轻俊伶俐的姿影,或快拂柳梢,或呢喃梁间,我于是成为歌咏的绝佳对象,从此翩然穿梭在一整部古典诗歌史里。


18






栗喉蜂虎:我是夏日太阳下的精灵。对于小蜜蜂,我是可怕的猎手。我与荷花同道,因为她出于淤泥,我巢于土洞,皆不染尘埃。


19






鸬鹚:我的羽毛防水性能不算太好,每趟捕鱼前都得先将翅膀晾干,我直立在木桩上,一动不动,据说姿势酷得像橱窗里的模特。


20




麻雀——我没有太多的话好说,人们对我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惟一想强调的是:我的形象,嗯,从来就如同真理一样朴素。


21




牛背鹭:我常常与牛依附一块,按时髦的商业术语来说,这乃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牛会招来蚊蝇,使我不虞饿肚,我为牛扫除了烦不胜烦的滋扰。


22






鹊鸲:我天生是口技方面的行家,鸣声极尽变化之能事。我的模样不算太出众,不过我坚信,有才一样吃遍天下。


23




乌鸫:我能巧夺天音,鸣啭之宛曲变化,不下120种,又名“百舌鸟”。不过别叫我“口技专家”,我早已超越技艺之层面,进于道矣。


24




喜鹊:我算得上是高空建筑师,婚事一搞定,就殷勤衔取一根根枯枝,搭新房于高大乔木或高压铁塔。


25




珠颈斑鸠:人靠衣装,鸟也不例外。我那灰褐的外衣要搭配淡红的抹胸,最重要是在脖颈围上半圈黑底的项带,镶满宝珠,雍容华贵。



26




棕背伯劳:我独立枝头,冷峻四望,这一块开阔地,一切虫魅似已潜伏,只因那块标志性的黑眼罩,泄露了我的身份,不错,我正是鸟中佐罗。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1/2006...61011_32443.htm

鸟类家族添新品种


海峡网 日期:2006-10-11


--------------------------------------------------------------------------------













这张照片显示了在哥伦比亚境内安第斯山脉东部地区发现的鸟类新品种“亚里吉斯薮雀”。哥伦比亚一环保组织9日说,他们在安第斯山脉一处雾林中发现这种新鸟,研究人员以居住在当地山区中土著部落的名字为它命名。
新华社/路透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0927/2006...60927_24506.htm

把落巢的雏鸟送还鸟爸妈

厦门“鸟人”运用“鸟类思维”,在莆田帮助一只小黑冠鹃隼重回家园茁壮成长
作者:林小红 江航东

海峡网 日期:2006-09-27


--------------------------------------------------------------------------------











猛禽一般是食肉的,但黑冠鹃隼却以昆虫为食,身长只有30多厘米,属于小型猛禽,喜欢在山地林区活动,在福建省是夏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本报讯(记者 林小红 通讯员 江航东)昨天,有件事让厦门“鸟人”特别高兴:观察表明,他们7月初在莆田救助的一只少见的小猛禽已经健康长大。这是他们第一次用“鸟类的思维方式”救助小鸟。


猛禽的“深闺”难得一见


今年6月底,厦门观鸟协会网站上,出现了莆田“鸟友”拍摄的黑冠鹃隼的繁殖照片,巢中3只雏鸟看得非常清楚,此事立即在厦莆两地观鸟爱好者中引起轰动,因为猛禽和它们的“深闺”是难得一见的。也许是这对鸟父母太缺乏生活经验,把巢筑在菜地中稀疏的橄榄树上,才让它们的私生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暴风雨把雏鸟掀出了巢


7月8日,天气酷热,厦门观鸟会的斑鱼狗约上猛禽专家小虎及北极鸥等,早晨5点半出发,一起去莆田。他们只想用高倍单筒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它们,没想到此行却是一场营救活动。
他们和当地“鸟人”汇合后,很快找到了鸟巢,距离树冠顶大约50厘米。可是,观察了许久,却没看出巢里有任何动静,更别说有什么雏鸟了。这时,空中传来几声尖锐的叫声,2只黑冠鹃隼成鸟从不远处的树林飞出来,它们在空中盘旋了几圈,落在距巢挺远的树上,然后又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只嘴里叼着一条大青虫,在鸟巢边叫唤了几声,又飞走了。
莆田“鸟友”说,昨天傍晚,莆田市遭遇了一次暴风雨袭击,小鸟可能被风吹落了。大家立即在橄榄树下寻找,绝望之际,一处突出的灌木丛中,失踪的幼鸟露出了毛茸茸的脑袋。它才出壳2周左右,羽毛中还有许多白色绒毛。


用长梯送它回父母身边


小家伙大张着嘴喘气。“鸟人”们知道,它还太小,不能独立生活,在野外很快就会被野猫消灭。但一旦带走靠人养大,野放的难度就太大了。
小虎顺手捉了一条虫子,靠近小黑冠鹃隼,一边喂它,一边把它逮住。这时,四人商量一下,何不用鸟类的思维拯救它?把它送回巢中,它的爸爸妈妈就在附近,可以继续哺育。
可是鸟巢离地面10多米高,谁都没有这么好的身手可以爬上去。莆田“鸟人”可乐龙叫人到附近村庄求助。他们出200元的报酬,可村里没人愿意。最后他们借到一架梯子,把梯子立起来,但距离巢仍有5—6米。不过,在这个高度上正好有一个大树杈,三根粗壮树枝形成了一小块三角平地。
大家先让幼鸟站在梯子顶端,然后慢慢地把梯子直立起来。小家伙非常配合,梯子从水平放置到呈90度直立的过程中它始终站得非常稳。当梯子到了树杈的高度,它仍然没动,大家把梯子斜靠在树杈上,一抖梯子,小家伙才跳到树杈上,它想趴下来休息,却找不到合适的姿势,只好乖乖站住。
大家立即撤离现场,观察亲鸟能否回来喂食。


早熟的雏鸟开始练飞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它的爸爸妈妈出现了,在树上盘旋,不知道要不要认这个失踪的孩子。当天下午,暴风雨又来临。小鸟站的位置比巢穴稳固多了,能挡风。
第二天,传来好消息,爸爸妈妈在给它喂食,经过这场意外,小鸟早熟了许多,一般的黑冠一个月才学飞,可它已经振翅练飞了。7月11日,已能飞到附近约十几米高的树上。


网友评论


这种“干涉”不会降低野性


虽然鸟人提倡的是科学地尊重生命,不刻意去干涉,但这种不会降低其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的“干涉”是值得鼓励的,一架梯子,对于这只小黑冠,却是通向生命彼岸的诺亚方舟。虽然还有两只小黑冠的前景黯淡,甚至可能已经画上了句号,但对于这对年轻的黑冠夫妇来说,至少保住了一个骨肉。
燕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0926/2006...60926_23824.htm

厦大学子筹建全国高校护鸟联盟

该项目获得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赞助
作者:刘丽英

海峡网 日期:2006-09-26


--------------------------------------------------------------------------------









本报讯(记者 刘丽英)本报上月曾报道厦大绿野协会同学开展持续的观鸟活动,发现漳州捕鸟卖鸟情况严重。作为观鸟活动的延伸,绿野协会同学正筹建全国高校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联盟,这一项目得到了GGF(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的资助。
协会观鸟护鸟项目负责人郑锦坚说,厦大绿野协会的观鸟护鸟项目组曾参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爱护动物行动周”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2004年获“福建省爱鸟护鸟文明单位”称号,其观鸟护鸟水平在全国高校环保社团位居前列。
今年,观鸟护鸟组获得GGF500美元的项目启动与发展基金支持,目前,正在GGF的指导下筹建中国高校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联盟。
联盟成立后,将形成全国、全省、闽南三个层次的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宣教网络;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打击非法捕鸟卖鸟的行为;定期开展全国各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的调查,追踪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情况;提供与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相关的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与国外环保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为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募集资金。
燕鸥
厦门的麻雀哪里去了?
编辑: 2006.08.24 17:15:00
   你注意过吗?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十分熟悉的麻雀似乎越来越少了。在城市的公园里、在路边的绿化带上、在宽阔的绿地上、在小区的屋檐下,我们已经很难见到成群结队的麻雀了,即使能见到,也可能只是惊鸿一瞥。
在厦门的周边地区,人们时常能听到关于麻雀的传闻,在某些农贸市场,有人在贩卖成笼的麻雀,他们屠杀麻雀的手段十分残忍,将麻雀狠狠摔死在地上,再去毛脱皮。
在岛外的一些地方,麻雀作为盘中餐公然在卖,油炸麻雀、五香麻雀、醋熘麻雀、焦盐麻雀……吃法在不断翻新,价格也由起初的五角一只涨到了十元一只。
厦门观鸟会的江航东说,没有人统计过,厦门及周边地区的麻雀是不是在减少,但一个事实是,他们在观鸟时,见到麻雀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麻雀
和人类最亲近的鸟类
小江说,和八哥等鸟类一样,麻雀非常喜欢和人相伴,它们是和人类最亲近的鸟类之一。它们就在人们的周围觅食,它们一般不筑巢,它们就生活在屋檐下、建筑物的缝隙里、天然的洞穴中。
在安兜粮库,附近居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辆运粮车走过,地上洒了不少粮食,车子离开不远,十几只麻雀便飞腾而下啄食,又一辆车过来时,它们便集体飞起,停在房顶上观望,等待下一次就餐机会。
在一些企业食堂,人们也能看到类似的场景:打饭时,经常有饭粒掉在地上,等到人们转身离去时,在旁边等待已久的麻雀便见缝插针,也饱餐一顿,它们不怕人,即使和人相距两三米,也不会惊慌逃走。
小江说,麻雀一般以草籽为食,繁殖期,以虫子为食。它们也吃粮食,秋收过后,它们会到收割后的稻田里寻找食物,在人类的生活区,人们的剩饭剩菜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鸟类学家的解剖为麻雀平反
正是由于麻雀吃粮食这一特性,在历史上它们和老鼠、苍蝇、蚊子一道被列为“四害”。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围歼麻雀的群众运动。
在“麻雀战”最轰轰烈烈的时候,有鸟类学家采集了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种食物的容量。他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他们认为,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
几年后,麻雀得以平反。
城市建筑不让麻雀栖息

小江说,历史上,麻雀遭围歼是因为它们背着“四害”之名,现在变少则和“四害”无关。
多年来商贩们十分青睐麻雀。因为以麻雀为原料的无本或低成本生意,给他们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利润。在这些人的围捕之下,一些地方的麻雀急剧减少。
其中一个原因是,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钢筋水泥建筑拔地而起,砖木结构的房屋很少了,麻雀们习惯的繁殖场所难觅了。据有经验的专家说,麻雀筑巢的技术不太高,因此要借助人们的房檐缝隙等处搭窝繁殖。在现代的城市中,被逼无奈的麻雀开始钻抽油烟机烟囱、空调、红绿灯吊杆、立交桥缝等处栖息。
城市绿化方式让麻雀难以觅食
小江说,麻雀主要以草籽和虫子为食,城市整齐划一的绿化方式、单调的绿化品种对麻雀觅食毫无益处。成片的广场绿地不结草籽,只有景观价值,对鸟类来说没有价值。
麻雀生存需要一片长草的开阔地。因此,在厦门的一些闲置工地里,人们还能见到麻雀的踪迹。可惜的是,这种保留原生状况的草地、荒地在城市里越来越少,在文明城市的建设中,这些地方都被认为是有碍观瞻被一一铲除。
小江说,厦门居民区的麻雀越来越少,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小区的卫生搞得太干净了,路面硬化,杂草被拔除,落叶被清扫干净,经常撒药除四害。没有草籽,没有虫子,麻雀自然就不来了。
鸟类专家说,导致麻雀日见稀少的根源在于其赖以生存的空间在日益缩小。
列入保护名录专家全票通过
鸟类专家说,麻雀是一种“有气节的鸟”,它们宁肯寄身屋檐墙缝,也绝不愿意被人关进樊笼,苟且偷生。成年麻雀一旦被人抓进笼子,便绝食撞笼,宁死不屈。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一棵常有麻雀出没的大树用丝网罩住,看看如果没有了麻雀等鸟类,树到底会怎样。不久,大树病虫缠身,枯槁而死。什么原因呢﹖原来,树木必须依靠麻雀等鸟类来抑制昆虫数量。麻雀在繁殖期,需要捕捉大量昆虫喂养雏鸟。
2001年8月,麻雀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据称,在讨论是否将麻雀列入保护名录时,在座专家是全票通过的。
鸟类专家说,鸟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麻雀等常见鸟类的数量变化引起人类的注意。
如果连麻雀这种处于生态质量底线的标志物种都不见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什么生机可言?只要麻雀的喧嚣还在,我们的生活就蕴涵着生机。 记者 徐雁宁
这是我们论坛页面的一个简化版本. 查看包含更多信息的完整版本请您点击这里.
Invision Power Board © 2001-2024 Invision Power Services, Inc.